作者: 杨飞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10-14 10:29
近年来,郓城农商银行始终不忘惠农兴商初心,自觉承担“惠民兴商、厚德立行”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勾勒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使命与担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资金“动力”和金融“能量”。
该行不断深化落实党建工作,强化党建统领,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宗旨,坚持为企业办实事、为客户办实事、为群众办实事,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减息让利,当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力促高质量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各项存款余额392.34亿元,较年初增加38.63亿元,增幅10.92%;各项贷款余额197.04亿元,较年初增长21.24亿元,增幅12.08%。
党建统领
确保经营发展和谐稳定
日前,郓城农商银行第七党支部与郓城县陈坡乡孙庄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党建引领、互助共赢”共建活动,该党支部辖属的陈坡支行工作人员现场为村民介绍了“农商惠民贷”“鲁担惠农贷”“房产余值贷”“好郓金融贷”“宜居贷”等信贷产品,并现场授信10户、共计60余万元。同时,孙庄村党支部与该支行工作人员建立了微信联系群,分享了外出务工人员与返乡创业人员的联系方式,并让老百姓能及时接收到第一时间的金融信息。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伴随县域小微企业快速发展,郓城农商银行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在机构转型、强化风控、提升质效等多个方面力求突破,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根基,为运营发展赋能。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担当。“郓城农商银行牢记发展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积极的态度,竭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农商智慧,注入农商力量。”郓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利广表示。
为将政治思想教育落到实处,该行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党委班子先学一步,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先后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分专题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等党性教育活动19次,举办中层干部读书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培训4次;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订阅号、网络学院等线上学习资源,统一购买《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1400余本,全员分发学习,提升学习质效。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强化员工管理,规范员工行为;开展清廉金融文化活动,强化底线思维,筑牢遵规守纪、合规经营意识。
同时,组织党委班子成员采取蹲点调研、“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和“我为员工办实事”36项配档表,逐项进行落实;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党支部联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对行业实现全覆盖营销,推动县域纺织、酒类包装、钢球制造、肉牛养殖、板材加工等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共签订共建协议276份,开展共建活动443次;助力黄河滩区发展,与县政府签订《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党委班子带头与各乡镇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去年以来召开普惠金融对接会23次、现场授信金额1.67亿元;坚持学史力行,举办乡村振兴对接会、农商读书月、配备新式农金通、开展农资下乡、开通同窗办理不动产抵押业务等活动,做到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立足地方
服务实体经济彰显担当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郓城县经济开发区的山东百帝气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农商银行做了两种类型的贷款——人才贷和知识产权质押贷,共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在了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上,两种贷款方式利率都很优惠,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保障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如何让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让信贷资金更加高效地投向实体企业,是农商银行抓经营促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郓城农商银行围绕“231”产业体系,做好金融产品营销对接工作,依托“四张清单”模式,组织员工对辖内企业进行全走访、营销,全面摸排辖内小微企业客户资金需求情况,提升小微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产品创新,创新推出“复工复产贷”“小微企业主贷”“税e贷”“仓单质押贷”“应收款项抵押贷”等产品,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强化战略思维,全力支持特新专精产业。对接辖内纺织品、木制品等传统主导产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支持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方面,帮助传统企业客户改造形成新动能。重点对绅联生物科技肝素钠生物医药项目、正尚车轮轻量化高强度钢车轮项目、一鸣纺织自动智能纺纱项目等提供信贷支持,助力“老树发新芽”。助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对黄河滩区张集油桃、李集芦笋、黄集有机小麦种植等特色产业重点对接,辅助提供家庭银行、电子银行、信贷资金一揽子服务。
重点支持医养健康、精品旅游、新能源产业等新业态,积极对接郓城县人民医院医养融合建设项目、郓城县妇幼保健院、水浒好汉城文化旅游项目、大唐(郓城)电厂、琦泉生物质发电等重点项目。积极对接优质蔬菜、食用菌、果品、腌酱等个体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小微企业主贷款、“家庭银行”模式等,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对高污染、高水耗、高能耗、高碳排放项目,坚决杜绝新增授信,稳步压缩存量授信;对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领域,深挖潜能,强化支持;配套建立信贷“绿色通道”,实行绿色企业白名单管理,执行差别化贷款额度、利率定价营销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贷款,落实“便捷获得信贷”政策,3日内完成审批发放。
赋能乡村振兴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走进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村头400余亩的“阳光玫瑰”葡萄正是上市的时节。“原来,我们村属于传统农业种植,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现如今,村头有服装厂、农场,还有这喜人的葡萄园,村里的发展离不开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啊!”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感慨道,“村集体年收入已达到了50万元,农商银行功不可没。”“胡庄村是我们的党建共建单位,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我们义不容辞。”郓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乡村振兴,农商银行大有可为。为加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郓城农商银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利用县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县优势,制定该行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3个乡村振兴事业部,制定了加大贷款投放、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及提高办贷效率等一系列政策目标;坚持党建统领,与249个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选派4名班子成员挂职县政府有关部门副职、24名中层正职挂职乡镇副镇长,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黄河流经郓城县西北部,为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郓城农商银行与县政府签订《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深入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融入发展战略。加强对服务辖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对各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将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纳入考核。支持沿黄乡镇网点打造特色支行,配强服务团队,提升专业化水平。
为加快沿黄区域发展,郓城农商银行把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点,扶持的久源芦笋基地、阳光花卉、润涛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395户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乡村能人效应,加大对农村党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的支持力度,研发“党员先锋贷”“拥军贷”等信贷产品,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退伍军人等先进示范人物提供优先金融服务。布设377台农金通,配备智慧银行车进行上门服务,上线“银农直联”系统,实现了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业务不出镇。落实客户经理驻村制度,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驻村客户经理,公开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地点、办公时间、电话、微信等,每周驻村为百姓办理信贷业务,讲解金融政策。
加强普惠金融
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质量
李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由于车辆年久老化,今年准备换台新车。“家里有俩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日常开销大,买车钱不够犯难。正好看到了郓城农商行的宣传,就拨打了电话。南城支行给我发放了新市民贷款,利息低,效率高。”李先生点赞道。
为加快建立流程银行管理体系,郓城农商银行实时监控办贷流程,公开向社会承诺,受理电话10秒内接听、调查工单2小时内派出、贷前调查2个工作日内完成、3个工作日内发放办结;开通不动产抵押业务“绿色通道”,一笔贷款平均办贷时间为2天,让一次办好便民服务措施落到实处;降低贷款准入条件,推广“家庭贷”模式。做到贷款不用担保、不用求人;完善32个行业授信标准,提高办贷透明度,30万元以下贷款由乡镇支行直接审批,100万元以下贷款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实现权限下放,提高办贷效率。
为加快信用环境建设,郓城农商银行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重点选取基础金融知识、预防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等内容,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折页,定期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不断加强网点建设,改进网点服务质量,网点有资料、手机有信息、身边有活动,提高乡村居民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
同时,为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郓城农商银行充分利用LED屏、多媒体电视、宣传海报、折页等多种形式,通过厅堂服务、四张清单对接、走村入户广泛宣传便民服务措施;利用云直播服务、移动银行车等线上、线下服务模式送金融服务到家,取得良好成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配备便民箱、爱心座椅、复印打印、饮用水、爱心雨具、充电等便民设施,保持营业厅干净整洁,优化服务细节;加大线上产品推广,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和线上办贷,让数据多跑腿,让客户少等待,全程实现自助办贷、秒批秒贷。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文/图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侯兆宇 冯为国